第32章 第 32 章_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章 第 32 章

第(2/3)页

起来。

        厨房里,周桂和张冬梅正忙着呢,一听到卫子英的声音,就知道稀客到了,两妯娌对望了一眼,赶紧擦擦手迎了出去。

        苏凌云的到来,对卫家这边来说真的是稀客。儿媳妇娘家人第一次登门,按西南这边的习俗,是得很重视的,所以周桂在家才会这般折腾。

        周桂和张冬梅走出院子,先见到的是自家两个孙女,再然后,便看到卫良峰有说有笑,带着苏凌云走了上来。两妯娌正要迎上去,就见本该背在卫良峰身上的背篓,这会儿,却背在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身上。

        两妯娌都觉得卫良峰太不会做事了。

        张冬梅因着是大嫂,不好说什么,周桂就直接多了,把苏凌云迎进门后,趁着打水给苏凌云洗脸的时候,转身,狠掐了一把卫良峰的腰。

        掐得卫良峰呲牙裂嘴,却是楞生生瘪着,不敢吱声。

        很不巧,周桂掐人的时候,被守在锅边的卫子英给瞅了个正着。

        卫子英有点木了。

        呵呵,爷爷和奶奶,还真有‘童趣’啊。

        “婶子,咱若楠这些年,多谢你照顾了。”屋檐下,洗去一脸热汗的苏凌云,拿着把蒲扇,扇着风,走进了厨房。

        “哪有,哪有,我这老婆子,还得若楠照顾呢。”周桂笑着客客气气,赶忙道。

        苏凌云没接周桂这话,只笑着在屋里看了一下,问:“婶子,我听他卫勇说,若楠和永华在隔壁镇干活,他们晚上回来吗?”

        周桂一边炒菜,一边道:“隔壁镇离咱这边有点距离,怕是回不来,孩子们大姨,你多住几天,他们已经有

        几天没回来,若不出意外,明天或是后天就能回来。”

        苏凌云听到妹妹要明后天才能回来,眉子微蹙了蹙,道:“婶子能找个人,去把他们叫回来吗,我今儿就来看看,忙着呢,明儿我就得走了。”

        周桂微顿:“啊,这么快,你这才到呢,多住几天再走。”

        张冬梅也吃惊。

        这大老远的过来走亲戚,怎么也得住上个十天半月吧,咋才来一天,就要走了呢。

        苏凌云嘴角轻扬,笑道:“工作太忙了,我只两天假,今儿一天,明儿一天,所以趁空过来看看若楠。”

        周桂一听工作上的事,忽得想起苏若楠给她说过的,江省家具厂要在西口市办分厂的事。

        她眼睛突兀一亮,提着锅铲,高兴问道:“她大姨,你这是,要到西口市来工作了?”

        哎呦,她咋把这事给忘记了呢。

        若楠说过,等家具厂落实了,永华就能去家具厂里上班了,她也会去那厂里考个会计,到时候,他们一家子就都是城里人,端铁饭碗了。

        苏凌云没有回避,点了点头,淡笑道:“临时的,等这边上了正轨,我还得回江省。对了,婶子,过段时间,我爹要过来,到时候,可能要来左河湾叨扰一段时间。”

        她在江省那边极力促成分厂的事,就是想把妹子一家给弄到城里去工作。

        说起家具厂分厂这事,本来一开始,厂里是想把分厂地址选在省会盘州的,盘州离妹妹所在的甘华镇太远,厂子落成了,就算要招工,也不可能招到了西口市这边来。

        所以,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甚至还动用了她爹娘的人脉,才将厂子落在了西口市。

        西口市虽然只是个市级城市,但地理环境却与盘州那边相同,甚至交通比盘州还要方便一点,因为西口市依江而建,在长江上流,除了有个火车站外,还有一个长江渡口作为运输纽带。

        “老亲家要来,好好,若楠一直就念叨着亲家呢,来了好,来了好……”周桂很高兴,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麻利地把锅里炒的菜给装进碗里。

        “大嫂,志飞下午有没有啥事。”装好菜,周桂看向灶台下烧火的张冬梅,问。

        张冬梅:“没啥事,咋了?”

        周桂:“若楠和永华在隔壁镇,还不知孩子们大姨来了,下午让志飞去喊他们一下。”

        孩子们大姨还有事,不能耽搁太久,她时间这么急还抽空来自家,怕是有什么不得不当面给若楠说的,隔壁镇上的活停半天也没啥,还是先让儿子和媳妇回来再说。

        “行,等会吃完饭,我就让志飞去隔壁镇。”张冬梅明白周桂的意思,笑了笑点头道。

        这种事,要换以前,肯定是卫永民去喊卫永华两口子,但自从分家后,周桂便真不再和这个儿子亲近了。

        有什么事,宁愿去麻烦卫良忠家的小子,也不会再喊他跑腿。就是有时候地里活多忙不过来,摸黑去挑水,也绝不开口让卫永民帮她挑。

        她这做派,让村里的人看得一脸迷糊。

        儿子就算分出去了,也不必这么生疏啊,咋周桂一夜间就对卫永民这么冷淡了呢。

        好在卫永民还没棒槌到无可救药,知道老房子这边只有周桂一个劳力,隔三岔五就会来挑缸水,或是背捆柴过来。

        不过分家那时,他的选择是真让周桂气进了心,反正说啥都不理他。

        说话功夫,菜也起锅了。周桂让卫志勇去沟子把他们大爷喊过来,然后自己则开始往堂屋端菜。

        这会儿,卫老太也过来了,一进屋,就招呼苏凌云上桌。

        西南习俗,八仙桌的上方,只有自家老人才能坐,这是对老人的尊敬。但当家里有贵客来时,这个所谓的上方,则会由客人

        和老人一起坐。

        苏凌云不大懂这边的习俗,上桌后,很自然的就想靠着几个孩子坐,卫老太见了,赶忙把苏凌云拉到自己身边,笑着脸,让苏凌云跟她坐。

        今儿这顿招待苏凌云的菜,都能比得上年前那天卫家的伙食了。几个小孩,得了大人们发话后,便开始动筷吃起来。

        桌上的酸萝卜鸭汤,成了卫子英的最爱。坐在桌上的大人,都是疼爱孩子的,鸭腿自然而然落进了卫子英的碗里。卫子英眼睛大,肚子小,总觉得自己能吃很多,结果,一个鸭腿,外加一碗鸭汤,就把她吃撑了。

        吃完饭,张冬梅回沟子里,让志飞去隔壁镇喊卫永华夫妻  ,苏凌云则抱着卫子英睡了一会儿午觉,醒来后,就让卫子英给她带路,逛逛这个她妹妹生活了十年的地方。

        把左河湾都踩了个遍,天快黑时,卫永华夫妻就急吼吼地赶回来了。

        “姐,你怎么要来,也不先给我来个信。”

        卧房里,苏若楠坐在椅子上,一脸娇俏闺女般,看着苏凌云在那里铺床。

        没错,就是苏凌云自己铺床。

        周桂中午吃完饭,把装在柜子的竹席拿去河里清洗干净,晾了一个下午,就等着晚上给苏凌云铺床,结果她要铺床的时候,苏若楠回来了。

        她一回来,就接了席子,说她去给苏凌云铺床,不想进屋后这铺床的换了一个人,换成了苏凌云自己的。

        “太匆忙,写信不定信还没到,我就先到了,就干脆没告诉你,先过来了。”苏凌云把竹席弄好,坐到床上,然后笑眯眯地朝苏若楠招了招手。

        苏若楠一笑,像个小迷妹似的,忙不迭抬起脚,坐到苏凌云身边。

        “若楠,咱爹那里儿透出消息,说高考要恢复了,你要不要参加高考。”姐妹俩一坐下,苏凌云就立即进入正题。

        她这趟亲自过来,就是想问问苏若楠要不要参加高考的。

        虽然高考恢复这事,还没传出来,但稍微有点门路的,都知道高考要恢复了,并且就在这段时间。

        “高考恢复?”苏若楠微震,缓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高考啊……

        当年,她就是高考停下后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说没遗憾那是肯定的,但是现在……

        “不考了,我下乡十年都没翻过书,学的东西全还给老师了,倒是姐姐教我的算盘,我还牢牢记得。”苏若楠释然一笑,慢吞吞道。

        她都快三十岁了,儿子女儿生了三个,还考什么考。

        “真不考了?”苏凌云看着妹妹的神情,便知,她似乎真的不想去考。

        “我这次来,把高考材料都给你带来了,你要想考,抓紧时间复习一下,不是没有机会。”

        妹妹当年就想上大学,但因时局原因,止步在了高中,好不容易等来机会,她不想妹妹有什么遗憾。

        苏若楠眉眼舒展,神态自若:“不考了,读大学是我十六七岁时的梦想,但梦想是会变的,我现在啊,就想守着永华他们四父子,好好过日子。”

        “那榆木疙瘩有什么好的,值得你放弃高考?”苏凌云有些不赞同妹妹的意思。

        要过日子,也不必放弃高考啊。

        听妹妹话里的意思,似乎妹夫和孩子们比高考更让她上心。

        “没什么放弃不放弃,他好不好,我自己心里清楚就成。”苏若楠瞋了眼苏凌云。

        永华是比不上姐夫出息,但他对她好,还是十年如一日的好,就凭这一个好字,她就甘愿陪他过。而且,卫家这边虽然多了陈丽这糟心玩意,但抛开她,公婆也好相处,嫁进卫家这么多年,公婆是一个眼色都没给她看过。

        这么舒心的日子,她还去折腾别的干什么,再说了,高考也不

        见得能考上不是,她现在,只想给永华和自己谋一份工作。有了工作,她这小家就真的没什么可以愁的了。

        苏若楠心有成算,话锋一转,道:“姐,我不骗你,高考我可能是真没什么希望,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做那个梦。你这趟过来,是西口市的家具厂定下来了吧,是不是要开始招工了。”

        苏凌云点了点头,看着苏若楠的眼晴,透出点心疼。

        她娇生惯养的妹妹,错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