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帝京城
第(2/3)页
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北抵钟楼。
大魏初年,国势强盛,大魏太宗皇帝对金帐部族采取攻势,曾五次率军北征,问题尚不凸显。后来大魏实力衰落,多次被金帐军队兵临城下,至明雍年间,遂有官员建议在帝京城外围增建一圈周长约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
增建外城工程于明雍三十二年开始,由于当时南郊比较繁华,又有皇家祭坛天地坛和社稷坛,所以外城先由南线筑起。但是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
不得已之下,朝廷只能改变计划,只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南线城墙长度,也由原计划的二十里缩减为十三里,其东、西两端,向北弯折,与内城的东南、西南两座角楼会合。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所谓“日后再说”,直至今日辽东入关,也未被说起。
明雍四十三年帝京外城建成,总长二十八里,开有七座城门。因增建外城的动因,是为了加强帝京的安全,所以城门命名多带有“安定”、“安宁”之意,如“左安门”、“右安门”、“广宁门”,外城正门“永定门”,就是寄寓“永远安定”之意。
外城建成之后,帝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长达十六里。
由于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所以此后的帝京城平面轮廓就形成了“凸”字形。而且“外城”之称名不副实,它并不在内城的外面,而是在内城的南面,所以帝京的外城又称“南城”。
待到大玄取代大魏之后,国力强盛,开始扩建帝京城,或者说在另外三个方向补上了大魏朝廷因为资金不足而未能修建的东城、西城、北城,把“凸”字补全成了“回”字。
如此一来,最早的古帝京城被彻底包裹了起来,整个新帝京城的面积增加一倍以上,面积超过西京府和金陵府,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大城。玉京虽然时常与帝京被人并列提起,但受限于玉虚峰的地形,玉京在规模上远不能与帝京相比。
一般都城只是三重结构,即外城、内城、皇城,皇城与宫城只是两个不同的叫法,实际上是一回事。大玄朝廷将帝京变为四重结构后,原本的外城变为内城,原本的内城变为皇城,原本的皇城变为宫城,皇城与宫城自此明确分开,宫城位于皇城之内。
新外城被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也依循南城的旧称分别称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内城即是中城,所谓的五城兵马司也终于名副其实。
总体而言,皇室居于宫城,宗室王府以及各部衙位于皇城,勋贵、官员、富商的宅邸、道观道宫、会馆行院、各种店铺、部分衙门、太平钱庄、太平客栈、商行仓库位于内城,普通百姓居于外城。
因为内城就是古帝京,占地极大,并非寻常意义的内城可比,故而内城以皇城为中心按照方位又被细分为八个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