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平衡和派系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五十六章 平衡和派系

第(2/3)页

而不断做出的努力以及尝试。

  经过这一系列制度,大楚帝国的皇权是高度集中的,任何一个传统的封建王朝都无法玉指相提并论,前明的皇权对比大楚帝国的皇权,连提鞋都不配。

  只要罗志学愿意,他可以绕过参务院,直接通过翰林院接管整个京畿各机构。

  只要罗志学愿意,他都可以绕过整个京畿官僚系统,直接对地方官员下达旨意。

  而罗志学能够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本身有多么大的才华或能力,纯粹是因为他是开国皇帝,本身就具有空前的威望以及威慑。

  此外还因为他是开国皇帝,大楚帝国的所有政治构架都是他参考后世的诸多制度所设计的,中间不存在任何的干扰。

  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一样,罗志学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没有旧利益群体出来干扰反对。

  当既得利益群体形成的时候,大楚帝国的政治构架已经很成熟了。

  这些利益群体,其实已经变成了这一套政治体系的维护者。

  比如京官们,其实对地方密折制度就很不爽,因为这样的话,地方官员就会绕过各部甚至参务大臣们,直接向皇帝报告。

  但是京官们不爽,但是地方官员们却是举手欢迎,并且极力维持啊,因为有了地方密折制度,他们的意见才能够直达天听,不用担心被各部乃至分管大臣们所阻拦啊。

  税务独立制度……谁要是敢提把税务事务重新纳入各部,搞一个传统的户部之类的机构出来,税部的那些官员们第二天就会彻查该官员的税务问题。

  这天底下,还真没多少官员敢说自己没有税务问题,哪怕自己没有,但是家属呢?

  翰林院简报制度,其他官员要是敢提出来取消,你真以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是吃干饭的啊,人家可是参务大臣……此外在大楚帝国官场里,翰林院内的诸多官员们,是一股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而名声在外的秘书系,那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除了秘书系外,翰林院里还足足有四十多个科呢,通常能入选翰林院的一般也是以年轻或中年等前途比较远大的官员为主。

  这些人来来去去,总人数挺多的,后来身居高位的也不少,由此形成一个个小派系。

  最后的参务制度就更不用说了,谁要是敢对参务制度有意见,那就是和帝国内权势最显赫的九名参务大臣以及二十多名协办大臣们作对。

  诸多种种,都意味着现行的政治构架里,已经存在着大量的既得利益群体。

  而这些人,会自发的维护这一套政治制度的运行。

  哪怕这套政治制度是自古以来皇权最为集中的制度。

  但是他们依旧会坚定的维持下去,因为这里头有着他们自己的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诸多朝代想要进行改革都困难重重,会引来大量反弹的缘故。

  这和改革方案好不好没啥关系,而是因为但凡改革,那么就会伤害到一部分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那么这部分人就会反对。

  目前的大楚帝国其实也差不多,依靠罗志学的威望以及威慑力,倒是可以进行一些修修补补的改革调整,而是想要搞大动作,甚至巅峰现有政治格局的动作也是非常的困难。

  等到罗志学死了以后,未来的大楚帝国如果想要进行改革,对核心构架进行变动的话,那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

  哪怕是皇帝支持都不行!

  帝国,毕竟不是一个皇帝的帝国,还有众多臣子等利益相关群体呢。

  当然,现在大楚帝国的政治构架运行的还是相当稳定的,至少罗志学对此就很满意,既能让自己掌控实权,又不用太过忙碌,免的把自己活生生给累死。

  这每天开完御前早会后,审批报告和密折,接下来就是接见一些臣子,或者开一些小会议。

  几天上一天的工作时间也就差不多了,等到傍晚时分,罗志学就下班回后宫去了。

  不过他现在并不是住在内廷后三公里的皇帝专属宫殿,也就是乾清宫里,而是住在乾清宫东边的东苑。

  因为大楚帝国的皇宫众多大殿,都是严格按照传统建筑样式建造起来的大殿,这种大殿看起来威武,但实际上真要住的话罗志学其实不太喜欢。

  毕竟他是个现代人,有着现代的审美风格!

  因此皇宫的主体建筑陆续在承顺十多年建成后,罗志学去看了看,最后决定在皇宫的东部区域修建一片新的宫殿作为自己日常生活居住所用。

  这就是东苑的来源了。

  东苑的设计传统园林建筑风格为主,融入了一部分罗志学所提出的现代建筑风格,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非常注重采光以及一些细节,内部装饰看起来更加的柔和,而不是传统宫殿的庄重和厚实。

  建筑材料上,则是以大量采用大理石、玻璃、钢筋水泥为主。

  自从承顺二十二年东苑建成后,罗志学日常时期都是在东苑生活居住。

  至于乾清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