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蓟辽消耗战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九章 蓟辽消耗战

第(1/3)页

自从北伐战争之后,大楚帝国在西线也好,四川一地也好,所发起的军事行动看似规模浩大,但实际上并没有遭到过敌人的顽抗抵抗,大部分战役都是水到渠成一样,大军杀到,对面往往就自行崩溃或者干脆投降了。
整个局面,彷佛就像是秋风扫落叶一样!
其整个战争的烈度,甚至都还没有春夏的时候和东掳的一次中等规模和几次小规模战斗大。
今年春天的时候,楚军在蓟镇方向和对面的东掳发生了一次中等规模的战斗,主要是因为有一个蒙古小部落想要主动投诚大楚帝国,大楚帝国出于瓦解东掳对东蒙古部落的控制,同时也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马匹,选择了接纳并派兵掩护这个部落的南依附。
由此在四月份的时候和东掳打了一场,楚军派兵约五千余人主动出长城进行护送,东掳方面派遣了三四千人进行追击。
而双方的兵力也都是以骑兵为主,不过楚军方面的骑炮兵比较多,所以楚军的传统骑兵虽然实力稍微差了一些,但是依旧成功的把这个蒙古小部落迎接南下,狠狠地的打击了东掳对东部蒙古的威望,同时也获得了大批的马匹。
这一场战斗烈度还是比较大的,楚军方面有四百多人长眠长城北方的草原,而东掳方面也有五百多人战死。
除了这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外,其他的很多场千人规模以下的战斗同样打的比较惨烈,这些规模千人以下的战斗,要么是骑兵之间的交战,要么是在辽西方向争夺小型堡垒的战斗,打起来往往非常的惨烈。
这都和战斗力高低没什么关系了,主要是双方的军队士气都比较高昂,战斗意志比较顽强,打起来都不会轻易撤退认输。
说实话,打东掳这种韧性比较高,同时又有统一组织能力,而且还有大批骑兵作战,又有一大批经验丰富将士的敌人,对于大楚帝国来说是比较陌生,甚至一度感到吃力的。
主要是之前大楚帝国的敌人都是明军,而且早期还是以明军内陆的卫所兵为主,这些内陆卫所兵战斗力非常有限,尤其是士气极为低下,组织能力更差。
很多看似场面宏大的战役,其实打的都有点儿戏,随便打一打对面就崩溃了,哪怕是看似惨烈的攻坚战,只要楚军的火炮推上去密集炮击,对面往往就自己崩溃了。
北伐之后虽然遇上了明军边军主力,但是那个时候楚军的优势太大了,尤其是天津战役里楚军在兵力以及火力以及后勤等各方面,都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当时洪承畴率领的明军几乎没有太大的抵抗能力。
更关键的是,这些边军投降起来,一点也不比内陆的卫所兵慢。
如此情况下,一定程度也是让楚军习惯了打这种战力羸弱的人,很多前线的将领觉得只要把火炮拉上去打几遍,对面往往就溃败了。
然而当敌人换成了东掳后,很多以往的胜利经验都不好使了。
比如说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