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杀他个片甲不留_我的姐夫是太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杀他个片甲不留

第(1/3)页

  一听不情之请,朱棣来了精神。
  于是他看着张安世道:“卿家但言无妨。”
  张安世看了看左右,才道:“陛下,有些话,臣只怕不方便说。”
  朱棣颔首,瞪一眼朱勇几人。
  朱勇几个只好悻悻然道:“臣等告退。”
  那徐辉祖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幽怨,他意味深长地看张安世一眼,越发觉得眼前这个少年有些不简单。
  中山王的后代,有两个公爵的爵位,还出了一个皇后,一个贵妃。
  现在他要择婿,当然就是要挑最好的。
  ……
  很快的,殿中四下无人,只剩了朱棣和张安世。
  朱棣笑吟吟地道:“你这小子,有什么话便说罢。”
  张安世先取出了一份章程,接着便道:“陛下,此次能低价收购桐油,是因为以朱金为首的一些人,在其中出了力,这商行里头,陛下占了半成,算起来,才是真正的大东家,臣知道陛下一向赏罚分明,也希望这些为陛下出力的人,能够得到赏赐。”
  朱棣抖擞精神,说实话,单单这供应军资,朝廷就该赏赐了。
  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花的是他朱棣的钱。
  不过事情的轻重,朱棣还是分得清的,于是满口应下:“有功自然要赏,朕会酌情恩赏。”
  张安世等的就是这句话!
  既然朱棣答应下来,张安世其实就已经不担心这赏赐是否丰厚了。
  张安世随即道:“另外,臣希望……供应桐油的事,必须保密,至少在这半个月之内,不能走漏消息。”
  朱棣脸一沉,便道:“怎么,你有其他的想法?”
  “陛下难道忘了,臣花了五十七万两银子,购买的桐油是二十五万石……”
  朱棣心里咯噔了一下,而后瞪大眼睛:“多少?”
  “二十五万石啊。”张安世笑嘻嘻地道。
  朱棣惊道:“这样说来,除了供应军需,朕的手里还有十五万石桐油?”
  “正是。”张安世点头。
  朱棣一下子来了精神,看着张安世的目光越发的亮:“你要朕怎么做?”
  “臣发现现在市场出现了异常。”张安世一副忧国忧民的口吻道:“陛下这边还未开始下旨征安南的时候,其实市面上,桐油就已经开始应声而涨了,不只是如此,有许多人已经开始悄悄地囤积桐油。”
  朱棣皱眉:“你的意思是……有人走漏了消息?”
  张安世很直接地道:“何止是走漏了消息,咱们大明朝廷,就好像一个破毡布,四处都在漏风。”
  朱棣勃然大怒:“入他娘的,这群狗贼,此等军机大事,竟如儿戏,朕不将这些人诛杀干净……”
  “陛下。”张安世笑了笑:“贪婪的人是杀不尽的。”
  朱棣慢慢冷静下来,眉头依旧深深皱起,道:“朕让纪纲来处置,如何?”
  张安世却道:“臣不是对锦衣卫有什么成见,只是臣以为,锦衣卫处置不了这样的事。”
  “那谁来处置?”
  “臣可以。”张安世道:“我们不妨,可以将这……当做一场战争。”
  “战争?”朱棣面露不解。
  张安世道:“是陛下与这些人的一场鏖战,臣来做这个先锋,只是……臣需要借陛下一些东西。”
  “你说。”朱棣道:“需要什么?”
  张安世坦然地道:“臣需要陛下的急递铺,需要一些可以随时快马传递消息的渠道,除此之外,还有陛下的信任。”
  朱棣目光幽幽,凝视着张安世:“还有呢?”
  张安世道:“没有了。”
  朱棣道:“朕只有一个念头,不可让奸贼得逞。”
  张安世认真地道:“臣可下军令状。”
  朱棣瞪了他一眼,随即笑道:“滚吧,少跟朕来这一套,你下了军令状,难道朕还能砍你脑袋?朕舍不得皇孙没舅舅的。”
  张安世有些尴尬,明明刚才还是很严肃的话题,怎么一下子又小儿科了呢?提朱瞻基那货,这格局可就拉下来了。
  张安世只好悻悻然道:“臣告辞。”
  说罢,张安世匆匆而去。
  朱棣随即召了亦失哈来,却没有方才面对张安世那般轻松,而是一副凝重的样子。
  朱棣可不傻,这些消息灵通的人,虽是一个个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这些人……却绝不是小角色。
  朱棣道:“亦失哈。”
  亦失哈道:“奴婢在。”
  “告诫姚先生几个,今日发生的事,统统封锁消息,一字半句都不许泄露,知道此事的人,就这么几个,一旦事泄,他们清楚什么后果。”
  亦失哈看着朱棣脸上的凝重之色,先是一怔,随即忙道:“是。”
  朱棣又捡起了案牍上的名录,赫然见到为首的一个,便是朱金。
  他沉吟着,提起了朱笔,唰唰唰地开始下笔狂书。
  片刻之后,他将名录交给亦失哈:“下中旨,遵照此办理。”
  亦失哈瞥了一眼,就立即明白为何是下中旨了。
  旨意有很多种,除了常年的诏书、敕书、诰书之外,还有一种叫中旨。
  因为一般的旨意,都是翰林拟定诏书,然后文渊阁那边签发的,这种诏书往往代表的是整个朝廷的意志。
  可中旨不一样,中旨完全绕过了大臣,是皇帝个人意志的体现。
  中旨也可以封官,不过这种官职……往往被人称之为传奉官。
  当然,这种传奉官名声可不好听,因为它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这违反了正常的手续,却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往往被人歧视。
  当然,歧视也是相对的,至少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官就是官,对于身份低的人而言,已算是祖坟冒烟了,至于那些进士和正规程序授予官职的人而言,他们瞧得起瞧不起,又有什么关系呢?
  亦失哈取了名录,便立即去忙了。
  …………
  “承恩伯,承恩伯……”
  朱金领着二十多人,匆匆来到张府,面见张安世。
  一见到张安世,二十多人便个个面露感激之色,齐刷刷地跪下。
  他们有的甚至眼睛哭的通红,嘴巴却是咧着的,又哭又笑。
  “多谢承恩伯……”朱金磕头如捣蒜,声音极尽诚恳。
  张安世背着手,淡定地看着他们,似早有预料,却笑吟吟地道:“咋啦?”
  “陛下下了旨……”朱金激动得手舞足蹈,口里道:“授了小人世袭千户,其余的人,都授了世袭百户,不只如此,还准我们子孙入国子监读书。”
  所谓世袭千户和百户,其实就是世官,其实某种程度,更多像荣誉头衔。因为如果没有世职,其实没有多大用处。
  现在是明初,这种世官的地位还没有在土木堡之变,文臣独揽大权之后被彻底地鄙视,所以对于寻常人而言,已算是直接鲤鱼翻身了。
  这就意味着,朱金这些人,被允许乘坐轿子,也允许穿戴丝绸,而且营建宅邸,原先不允许使用的规格,现在都可以用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身份的改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