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朝鲜风云:非凡之器_草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六章 朝鲜风云:非凡之器

第(2/3)页

地方负责。

  散阶贴补则是另一套等级,目前有四十二阶之多,是按照资历、举人和进士之分升迁,用来平衡高低收入,特别是安抚那些老资历的官员,让他们能跟年轻新晋就跃升到中高级官员的小辈有所区分,这部分银钱不多,但特别待遇不少。

  以英华乡间驿正来算,大驿是正九品,正九品官禄为每月三两银子,职俸则由各地方定,例如湖南的一般县份,乡驿驿正为每月四两。这位驿正若是军官退伍,或是资历足够,则还享有低级散阶贴补,大概在一到二两之间,加上驿正职务所享的车马饭食衣物等补贴,这位正九品驿正每月能得十来两银子。

  所有官员的住房、子女就学,住院医疗,都是国家提供保障,当然,也只是满足需求。自己另有所求,就得掏钱了。退休后,便是最低一级爵位,每月也能得一到二两的养老金。这个数目,在眼下的英华,相当于一般工人的平均收入。

  总结而言,英华官员的薪俸还算不上太高,跟“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自然没法比。但在正转型到近代的社会里,一个基层低级官员的年入是社会人均收入的六到八倍,这当然已是高薪。如果拿知县出来比,一个从五品知县,一年官俸补贴总和为五百到一千两,差距自然更大。

  明清社会的官员,都是依附一套赋税承包责任制分下来的,俸禄高低没有太大意义,而英华则丢开了赋税承包制,由商业体系来承载赋税,官员的身份自然跟明清不同。明清官员就像是**核算体制下的分公司头目,而英华官员则是整体核算体制下,只有经办权的公司员

  英华还是中央集权,官僚治政的社会,李肆虽然正推动地方分权,削弱官僚对整个社会的管控但不可能马上就进化为现代文官社会。以这套体系稳住社会精英的核心,也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手段。

  为此尽管将职俸分解到地方,中央财政也要增多三四百万两养官支出,这就是代价。

  笼统来算英华中央地方目前有官品之人多达来万,平均下来,每十万人就有二百二十名官员,对比号称冗官”的宋代,每十万人五十一名官员的规模,已经四倍有余。但英华国入七千万,一千五百万养官·地方财政四千万,一千万养官,合计起来,不到四分之一的支出养官,对比中央财政两千万军费,一千八百万医卫及重点工程投入,只算是国家第三号财政负担。

  对国家已不是生死大事,可对官员们来说·新制提升了他们两三成收入,只是为打朝鲜而废,哪怕只是推迟一年·政事堂人人都要遭百官吐唾沫。

  因此汤右曾很理智地选择了放弃,他也看得出来,皇帝真是无心去搅和朝鲜,而皇帝算的帐也很清楚,国家现在也确实无力伸手。

  “若是容年羹尧和满清扎根朝鲜,害处还是太多,陛下难道就别无他策么?”

  “效仿当年处置日本那般,遣一舰队,送通事上岸,订立条约·让朝鲜转尊我英华,这该容易!”

  “正该如此!朝鲜乃我华夏天命之藩,归在近三服里,绝不容与满清沆瀣一气!”

  屈承朔犹自不甘,翰林院的“王道社”成员也扯起了嗓子,王道社的眼光从来都盯着华夏之外·虽然最近因安南之变,正为安南在外六服里的地位该怎么变动而争论不休,可朝鲜是他们绝不愿松手的近三服对象。

  “我看啊,还是仿照南洋公司例,让北洋公司去整治朝鲜好了。”

  范晋来了这么一句,却遭来众人汹涌反驳。南洋满是夷狄,自然可以容商人肆掠。朝鲜是心慕中华,鄙夷满鞑之国。推着那帮商人去祸乱朝鲜,到时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把朝鲜推进满清或者年羹尧的怀抱。

  论人心的都是英儒派,而王道社和务实的道党中人却认为,朝鲜之利还不怎么显得出来,朝鲜也就是人参和稻米值得一提,别无长物。北洋公司不仅无心入朝鲜,还会引得朝鲜忌惮,认为英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