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二章 淮扬立言
第(2/3)页
合一,而是觉得这分割个体,汇成一体的“契约意志”很新鲜,未尝不是“民心”和“大义”的细致解析。
官府的利害合一,华夏先贤也早有论述,只是大多数时候将君权跟官府混淆在一起。晚明黄宗羲谈君王乃天下之大害,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因此李肆不认为,汪瞎子在读过《利唯坦》后,思想还这么僵化守旧,他希望听到主张背后的思想根基。想要墨学进学院,光立旗帜还不行,得拿出真正的干货。
汪士慎苦笑,之前的辩论,确实只是以立场切入,真正的学思根底,只能一步步展开,现在皇帝要他露底牌,他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士慎非因不平而鸣,而是这不平既非仁道,也非天道!天生万物,有生老病死,有沧海桑田,虽有不平,却终归于平。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奉有余,非圣人不能逆。人道何以为此?那即是存着大害,士慎鄙薄,只能看到先有官府,后有工商,一并在造这大害。”
“我华夏泱泱三千年,三代以下,每朝经制都欲立千秋万载之业,每朝却都难脱三百年之劫,而安宁更不过数十年。是天命如此,要人世这般变乱不休么?非也,是人世无道!官府握人世权柄,工商掌人世诸利,人世未能行天人之道,未能天人合一的罪魁,难道不是官府和工商?而纷乱之因,难道不是它们所造之不平?”
“现今我英华官府入乡,工商大盛,小害处处可见,人心不平,如厚油覆着沸水。士慎心忧,不知大害何时将显!”
哟……
不仅那三个教授吃惊,淮扬学院山长刘大櫆吃惊,屈承朔等朝堂官员吃惊,观战士子们吃惊,李肆也在吃惊。
站在古墨的立场,先拉儒家孔圣之言,后扯道家老子之言,而分析问题的思路又用的是段老头鼓捣起来的真理学派,这汪瞎子根本就是个怪物嘛。
仔细一想,也不怪汪瞎子只有了墨家立场,具体学思要找其他家的营养。时势变迁,再起的墨学确实已经不一样了。
墨家讲“天志”,跟官儒一样,认上天为有意志之至高主宰,而上天的意志是兴利去害。天道派却认为上天的存在就是上天的意志,并不因人而变。上天有人格这种思想,很容易融汇鬼神之说,沦为邪魔道,为国中士子所不容,新起的墨家也只能向天道派靠近。
墨学的机巧之术,早被天道派的真理学一派和精工巧匠们超越了。而其关于逻辑学方面的思想,又被引进了古希腊逻辑学和现在欧罗巴逻辑学的名实派给吞噬了。而墨家原本就讲义利一体、讲非命,又被天道派以天道人道、天人之伦和天职论等学说讲得更为透彻。
墨家还剩什么呢?
自然就只剩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乐等等立于劳苦大众立场的主张,而古墨最初行于先秦,根底思想就一个:“锄强扶弱”,后世的游侠,乃至更近代的侠义,渊源还在墨家这一脉。
但汪瞎子的言论,却不再停留在只为弱者声张的立场,而是以理性在推墨学,在反官府。因此不惜融古墨原本视之为寇仇的儒家,以及悬乎乎的道家,重新塑起一门学思,这已不是古墨,而是新墨。
场中再度沉寂,汪瞎子这番论述并非完全基于感情,还基于历史,基于现实,真不好驳。
教授们不得不退步了,你没办法驳倒人家的立场,这立场有人心大义,也是自学理探讨治世大道的正途。
“官府工商有害,君王审之,民心限之,何能因噎废食?”
“无官府,无工商,即不成国,国无余力,何以教化万民,不教化万民,如何能义利合一,互不相害?”
“天开云阔,雨水丰沛,成林之木众,草芥也受恩泽,这便是片茂林。茂林中也有病枯之叶,难道为那一叶,要舍弃整片茂林?”
教授立足于现实驳斥,周围士子民人也都纷纷点头,不能光看着倒霉的家伙吧,更多人不是正过得更好?
“现在只是一叶,若未来将是满林呢?”
汪瞎子声调又高了起来,这是要转入感情路线了。
“士慎眼虽半瞎,世事却都能看到。在安南,在吕宋,在勃泥,不止是交趾人和土人,我华夏子民,也如牛马一般劳苦,每日挣得稀粥粗馍,饱腹而已。”
“在佛山、广州和东莞,数十万铁工、织工和木工,日日辛劳六七个时辰,一月所得不如鱼头街一个牙人几句话之酬的十分之一。”
“官府密布岭南,百人即要供养一人,事事皆遭盘查,亩亩田都在官府籍档,官吏稍一动念,百姓家破人亡,毫无抗拒之力,官官相护,又去哪里讨公道?”
“国中更有奴隶起,还不止土人,工商堂而皇之用着江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