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三章 追问节操
第(1/3)页
第六百五十三章追问节操
今天好多了,想吃东西,去了必胜客吃披萨,悲催地发现味觉还没恢复,吃奶酪是苦的……
阿瓦在缅甸北部,东吁王朝败亡后新起的缅族贡榜王朝缅甸故都曼德勒的南面,是多个缅甸王朝的统治中心。百度搜进入索《》快速进入本站东吁王朝也将这里设为都城,并且有亲王级别的宗室镇守,还有三四万精兵驻守。
缅王达宁格内之所以没在阿瓦,这是阿瓦城的悲催传统。阿瓦城其实是东吁王朝压制掸族、克钦族等北方民族的防御前线,本质上跟华夏的北京很相似。可这本质没有物质条件保障,一旦形势大变,阿瓦就是第一个遭侵攻的对象,而且基本抵抗不了多久。不管是大明万历年间征缅甸,还是吴三桂压迫缅甸引渡永历帝,大军都顺顺当当攻到了阿瓦城下,给缅甸王朝以莫大压力,因此非有必要,缅王基本都不在阿瓦城,而是在南面老巢东吁。
缅甸的军事技术一穷二白,除了战象,靠着跟欧罗巴殖民者接触很早的传统,燧发枪应用非常广泛,来源也复杂多样,但步兵战术水平却异常低下。在李肆前世,乾隆时代的清缅战争里,清军主帅,“名将”傅恒就曾说过,缅军是三流谋略,二流战力,一流武备。清军最终灰溜溜败退回国,就是败在这么一支“三二一”的军队下。
除开步兵战术水平,缅甸人对火炮和城防要塞技术也很陌生,当然,修佛塔的技术那是一流,这也是东南亚各国的绝招。沙廉对岸的大光,也就是日后的仰光,还只是小渔村,却立着一座金光灿灿的瑞大光宝塔。
因此当方堂恒领着掸族、克钦族以及云南土司兵这么一支民族各异的浩荡大军来到阿瓦城下时,看到城池四周多出了一道土筑防线,类似棱堡样式,他顿时明白,阿瓦城中肯定有欧罗巴人,就不知道是哪国部队,也不知道是公司雇佣军,还是自由雇佣军。
“布局非常标准,是法国人的技术,但那么多拒马支木架在外面,又是缅军的传统。职下判断,如果是公司雇佣军,数量会很少,是自由雇佣军的可能性很大。”
方堂恒找来鹰扬军的土木监官员,一番评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年李肆带着英华赌国运,悍然干掉吕宋的西班牙人,有了太多收获。土木工程也成为一门正式军学,不仅出现在陆军学院里,陆军部队里也专设了土木监,并且尝试着组建工兵部队。
眼下工兵部队还有些超前,但土木监的军官都是熟悉中西工事和要塞体系的专家,一眼就能看穿这道新筑防线的底细,并且给出克制该防线的专业建议。
“别说三十斤炮,二十斤炮都没有,咱们从云南过来,十二斤炮都是靠战象驮过来的。缅甸人把大象用来打仗,真是浪费,这么好用的大号驮畜,非要刺破耳朵当战马冲锋……”
方堂恒否定了土木监军官简单粗暴的克制对策,缅甸丛林密布,木材资源丰裕,因此发展出了一套拒马支木工事技术。用在冷兵器时代,甚至是缺乏火炮的热兵器时代都很有效,但在英华的火炮下面却毫无防御力,甚至还会因碎木崩飞而产生严重的附带杀伤效应。
可问题是,鹰扬军和从东面攻入的展文达部一样,受限于道路崎岖,补给艰难,火炮基本就只带四斤炮和六斤飞天炮,再带少量十二斤炮。二十斤炮、三十斤炮,乃至三十斤飞天炮,那是从南面北上的部队才能享受的福利,他们的道路状况要好得多。
方堂恒更对缅甸人痴迷于战象吐槽不已,其实他也知道,在缅甸、老挝、暹罗、柬埔寨这一带,战象就是华夏古时的战车,谁有强大的战象部队,谁就能主导战场。当年李定国抗清,也在云南广西组织了大批战象部队。
但他手里有三重克制缅甸人战象的法宝,第一自然是自己的战象,只是如他所说的,他更看重大象在后勤保障上的意义,拿来作战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则是英华军有火炮,四斤炮足以收拾大群战象。第三项法宝更为犀利,战象皮糙肉厚,一般火枪都难以有效杀伤,线膛枪却足以穿透战象厚皮,为了对付缅人的战象,有些线膛枪手甚至将钢钉裹在铅弹里。之前孟密宝井,缅军驱策八十多头战象反冲击,靠四五十名骑在战象背上的线膛枪手就瓦解了对方攻势。
靠战象也压不垮这些防线,推不倒阿瓦城墙……
收回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