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歼灭联队换编制_抗战之红色警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1章 歼灭联队换编制

第(3/3)页

  编制到手,下一步就要调整军队了。这个牵扯事情很多,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自有范种等人的参谋部做出初步的意见。而孟享则是在和周白、李树春等人忙着调整战区内的农业问题。

  6号惊蛰以后,就是农忙时节了。

  民以食为天,农业的问题搞好了,先锋军的地盘才可能稳定。先锋军的低保政策也是建立在战区内的耕地解决了大部分粮食问题后,才补上缺口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的。如果是出现了战区内的耕地出了状况,那么大数量的粮食缺口可不是用钱轻易就能补上的。

  而且孟享印象中记得,抗战时期,在37、38年两个丰产年后,39年华夏可是又出现了粮荒。虽然战区内的水利设施经过一冬天的整修,对旱涝有了保障,但其他地方呢?

  如果先锋军继续占领其他地区,最终也要面对其他地方的粮荒问题。随着二战的爆发,粮食涨价,从外边所获得的粮食只怕成本要更高。所以,还是自力更生的好。

  所以从刚过完年开始,关于农业和农村的会议,即使在战争期间都一直没有停。

  “我反对大面积使用春小麦新种子。这些新种子可能会获得高产,但也可能会导致粮食绝收。小范围的试验,不能代替大规模的种子种植。”对于周白提出的大面积推广农学院新研制的春小麦新品种,李树春提出了反对意见。

  稷下学宫生物工程学院的叫法没几个人认可,大家普遍都喊为农学院,让孟享有些尴尬。不过,这里的农学院实力却是很强。这个年代,华夏有很多农业大学,诸如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都有专门的农学院,北平还有一个北京农业专科学校。

  但随着日本人的入侵,这些学校都逐渐办不下去。但随着政府西迁,也因为条件艰苦,无法继续试验探究。而此时的稷下学宫成了一方净土。尤其是在先锋军占据了山东后,稷下学宫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投奔而来的人更多了。

  孟享也是让赵书行专门负责此事,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吸引人才。稷下学宫的农学院就是这样被一点点汇集起来了一帮大牛。鉴于研究农林的特殊气候需要,此时的农学院在泰山附近重新安家。

  山东连年战乱,山木砍伐严重,泰山一度被军队砍伐得很多地方露了土皮。孟享为了保护山东的生态环境,由研究林业、土壤的许璇、梁希、陈嵘等人帮助制定了鲁中山区的林业规划,完善鲁中水塔的机制。

  京津入手后,想起了后世的沙尘暴,孟享又嘱咐他们制定了北平周围山地的林区计划。太行山区的一些地方也被同样规划布置。

  不止山区,平原之上,孟享也没有忘记后世的防风林的建设。不用采用杨树等速生林种,而是主张采用多种林木搭配,高地灌木和草皮搭配,在低产田土地上开展林地经济。

  还有海岸线,海岸防护林规划也已经制定了,今年起就开始实施。

  明天就是3月12日,中央政府在25年把原来的清明节的植树节,挪到了孙中山的逝世日期,来对他纪念。后世也是一直沿用。主要是3月12日种植树木的气候要比晚了半个多月的清明节更适合。

  对此孟享也是响应号召,并提出绿化华夏,园林化华夏的口号。

  为了不像后世只是走过场,植树节被孟享延长为三天,从3月12开始还要加上13和14日。

  植树节不仅仅是种树,有些地方不适合种树,还可以种草,一样是绿化。绥远入手,需要植树种草的地方就格外多了。

  之所以是三天,而不是一周,主要是考虑时间太长影响工作和农忙。这段时间也是农忙的时节。很多作物都是选择惊蛰后的这段时期来种植的。

  很多地区的耕地因为战乱而荒废了,加上又开垦出一些荒地来,都没有赶上种植春小麦,所以一部分种植了春小麦。春小麦虽然口感和产量差点,但总比没有强。

  周白所说的春小麦就是今年稷下学宫农学院力推的一个新的试验品种。

  说是新的,但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早已经在实验室中完成了。

  31年的时候,中央农业实验所为充实过去农业院校研究单位征集作物品种的工作,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省采集小麦单穗3959种份,又征集当时苏联202种份,美国小麦207种份。32年秋,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农学院合作,购得英国里丁大学j.潘希维尔教授征集的全套世界小麦品种1700种份。这些汇集育种原始材料,现在已经安置到了稷下学宫中的农学院里了。

  正是在前几年的研究基础之上,沈宗瀚等人才选出了这个品种。

  但新品种总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实验室以及小块试验田的种植数据用到实际中也不一定就准确。这个时代,有一些从国外引进新品种种植的吃螃蟹的,但其中不乏一些失败的案例。李树春就是听说过有人吃了新品种的亏,才对之格外谨慎。

  孟享听了也是不敢冒险,他对后世的那些转基因食物可不是很感冒。大自然时间的沉淀才产生的物种,人体已经适应了,突然的改变,出现一些异样情况也就不稀奇了。

  当然这个春小麦的新品种不是转基因培育出来的,对人体影响稍差,但它自身能不能大面积的适应外界的大环境,获得丰收,谁也不敢保证。

  “那些种植春小麦的土地,先种植三分之一吧!新生事物总是要支持的。”孟享心中盘算了一下他掌握的粮食资源,最后决定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