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破茧化蝶_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 破茧化蝶

第(1/3)页

  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崇祯就一直带着六千多勤王士子在大别山中兜圈子,最南到过安庆府的长江边,最西进入过湖广的黄州府。

  刚开始时,勤王士子们很多都想不通。

  也有勤王士子开小差,为此又杀了几个。

  但是从始至终,勤王士子都没有闹过哗变。

  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崇祯父子以身作则。

  崇祯身为皇帝,朱慈炯身为亲王且只有十三岁,都跟着他们勤王士子一起钻山沟,穿密林,餐风露宿吃苦,他们身为子民又有什么可埋怨?

  除了崇祯父子的以身作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士子们思想层面上的提升。

  这一个多月来,勤王士子们每天只做三件事情,上午行军,下午参照绩效新书进行最为严格的训练,晚上则围着篝火探讨国事、针砭时弊。

  年轻人大多是热血的,几千个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就更热血。

  这其实跟传销洗脑差不多一个道理,许多人集中在一起每天只讲一个故事,久而久之就都信以为真,且深信不疑。

  但是传销的理论基础是赚钱、利益,根基不牢。

  所以一旦脱离传销组织之后,成员会幡然悔悟。

  但崇祯提供给勤王士子的理论基础是家国天下,这就厉害。

  在崇祯的刻意引导下,勤王士子们讨论的话题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家国天下。

  今天是以天下为己任;明天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然后是*******,岂因祸福趋避之;再然后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关于家国天下的热烈讨论,六千多个勤王士子已经从思想深处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效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践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吾辈士子,共赴国难,虽百死亦无悔!

  总而言之,在一种特定的舆论氛围中,六千多个勤王士子已经完成了人格的升华,并且由内而外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殉道者的情怀。

  这种情怀,在儒家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这种情怀的加持下,水泡饭和醋布反而变成精神享受。

  在这种情怀的加持下,每天几十里山路也成了意志磨炼。

  在这种情怀的加持下,枯燥乏味的训练也变得生动起来。

  在这种情怀的加持下,勤王士子们对于崇祯带给他们的这次磨砺再没有一丝抵触,反而积极投身其中,并满怀热情的期待着学成之后早日北上徐州,然后在徐州战场上通过与建奴的厮杀来实现最后的蜕变——犹如破茧化蝶一般的终极蜕变。

  勤王士子们想着到了徐州战场后再迎来最后的终极蜕变。

  但是崇祯不想这么做,因为直接将这些士子投放到建奴的兵锋之下,一来太残忍,二来太奢侈,这些可都是种子,不能这么浪费。

  崇祯为勤王士子精心准备了一场大考。

  一场类似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