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01惶惶应对
第(2/3)页
锐等国难叛逃潮时形成的兵,全是不忠无义不可靠的坏蛋,危险分子,只是朝廷无兵可用,又得安抚好这些数量庞大、个人武力强悍、胆子也大、能打敢杀的家伙变成朝廷可利用的兵力,才大度收编为待遇最高的禁军和边军,对这样的兵,他们始终认为是不可靠的,极担心成为身边的隐患,尽管一再把桀骜不驯太危险的家伙剔除踢到边关,如今剩下的人可称是被收买得比较老实听话的,他们也仍然从不敢信任,因此,此次不得不调京军西北参战时,朝廷刻意专门把这些人派出去打仗,利用和消耗。
叛逃潮前就存在的原禁军,尽管全是没(资格)随着叛逃潮趁机逃走海盗国的军痞坏兵,却在他们心中是最可靠的,客观上,这些老兵久居京城,不少的在京有家有爹娘或妻儿家属牵挂,为家眷也得忠诚朝廷奋勇守京,被专门留在京畿用于防卫。
有这些老京兵镇守京城,朝廷才放心点。
现在却是形势不同了。
辽国威胁仍在,而且威胁更大了,宋国这又必须换兵接着防范,认为可靠的老禁军就不得不放出去。
好在,本以为根本不堪用的坏蛋新军竟然表现出色,证明还是对朝廷有一定忠心的,肯卖命打仗,那么调回来重赏,好好安抚拉拢,进一步收其心,由这些练出战斗力的兵承担京城防卫还是比较可以放心的,不比老兵差。如此就可以放心地把老兵换上去也利用着接受实战历练。
有童贯解释清了必须换军再战的理由,朝廷也高度重视起来,众臣也不鸡鸡歪歪了。童贯所为也是间接把众臣死咬着追究欧阳珣的第三条大罪也摆脱了。
他这么做可不是同情欧阳珣忠君爱国却下场太凄惨,他只是为自己。
欧阳珣若是不能得朝廷信任,不能再主持抗辽大战,那么,他童贯就必须得顶上去。他可不愿意去西北遭罪冒险.....
接下来的事就顺了。
关于欧阳珣对边关将领与兵力的调整,朝廷没有异议,在追究欧阳罪责时,对这些布置原本也没什么异议。
都明白,欧阳珣的调派是合理的,堪称眼下最合理最理想的布置。
比方说,把广武军主将张开及中山军主将王焕二人及副将的军权收了,全调回京城任用,就正合朝廷心思。
朝廷可是一直很担心这两个勇武极能打的边关老将久居边关,久掌重兵,功劳太多,威望日高而起了异心,深恐二人会趁国家虚弱无力却多灾多难之际趁机闹分裂。
朝廷已经有了五路西军残部诸侯在闹心了,可不想再多出几个军阀来,尤其是战斗力强大的边军军阀。
此次国难,朝廷急需五路西军作战经验丰富的强将支援,却根本调不动,五路军全都不知道宋王朝面临被辽灭国一样,自始至终都没对朝廷有任何表示,全都无动于衷,对朝廷是什么心已经再清晰不过了,清清楚楚的军阀,根本不在乎宋国存亡,朝廷却还得养着他们。
欧阳珣把此战表现出众又证明了忠勇的几个大将升官调配到边关掌重兵,既是奖赏、信任重用,也是为朝廷消除疑虑担忧,加强朝廷对边关的控制,加强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定。
众臣之前群起攻击欧阳珣,并不真是怀疑其为国忠心,只是内斗,迎合赵佶父子阴暗心思,踩欧阳从中取利而已,只是习惯的朝争行为。与事实到底如何无关,于国家有利无利也无关。
但,对新任的边关大将,朝廷自然也习惯的不敢放心,习惯地派遣“熟读孔孟,明事理懂大道,重操守气节,比武夫有能力”的文官去当一把手掌权,与宦官监军团共同牵制操控丘八武夫。
朝廷紧急磋商后迅速做出了决定,调曾懋去代州为节度使。调莫俦为中山军节度使。调蔡楙为真定知府。调卢宗原为赵州知州。这四人自然都是赵佶父子信任的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