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武松_攻约梁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2节武松

第(1/3)页

  在外多年的武氏兄弟在这个国难后的冬天终于返回了老家清河。

  灾后的清河县,在朝廷大力精减州县机构以及大量降州为县、降县为镇后,仍然保持了县治地位,这归功于内陆的百姓移民到沿海山东一带停留的原由。但自然的,如今的清河县城人口怎么也不比从前了,是少了太多,一片萧条。

  如此反倒便宜了武松家。

  原本还担心房子太贵买不起,准备了些钱租房子凑合着落脚安家,结果,房子上哪还用花钱呐,别说破烂茅草房子,就是象样点的无主木楼二层房也不算少见,进了县城一打听,武大会过日子,也不暂时住店浪费钱慢慢准备了,当即直接寻了一处闲置的二层木楼就是家了,美美住下,也没人来干涉,没人管。

  兄弟俩如此定居下来,又按着当初的打算开起了炊饼面食铺子维持生计,武大手艺好,人长得不咋的,但收拾得干净,很注意卫生,这对兄弟又是对相映成趣的奇怪组合,太少见了,也就成了突出的特色,很招人来瞧稀奇顺便也照顾了生意.......生意很快不错,都赚了好几天的钱了,武大天天乐呵呵的,越发勤快了,在兄弟的有力帮衬和保护下,小日子顺坦,没人敢欺负嘲笑他,生意也发展有支撑更快,琢磨着赶紧多赚些钱攒起来也好给兄弟娶门亲事,让兄弟有个自己的家有知冷知热的媳妇伺候着,再赶快有个小侄子传承武家香火,养着逗着,生活更有盼头和乐趣,他这个当兄长的也就了了心事了。这时候有税收衙役上门收税了,倒也没难为武家,或许虽是特么地痞坏蛋在灾后荣幸混成的衙役,虽无良却有混社会的眼力劲,瞧出来了武二不是好惹的主,就是正常收税,一天几个铜板的交纳,并告之武家兄弟:不管你是不是本就是清河县人,也不管你原本是哪里的人,只要在此落脚安家,那就是清河人了,房子白给,但你得去衙门登记一下户籍落户,并照章纳税,尽一切公民该尽的义务.......这也是官府对治下正常管理的必须。决不是刁难。没毛病。

  武松也照做了,

  过程也很顺利,很简单,进衙门去打个转就完事出来了,也没有乱收费,登记不用花一个子,更没有脸难看事难办。当然也绝不会有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公务态度。就那么不冷不热,公事公办,了事。

  也当然不是清河县衙门,县老爷能力强清正廉洁管理有方;更不是衙役们素质高,这完全是今年这场滔天浩劫给吓得震慑的,让传统习惯了顺手刁难欺负吃百姓的衙门都下意识规矩了不少,生怕一不小心激起民变和叛逃潮什么的,自己太招人恨而有人刻意要了自己的小命,尤其是面对武松这样的汉子时更有这种自觉。

  事实上已经有衙役甚至县长镇长因为霸占了无主田地房产从中谋利向流浪来安家的住户强收买钱租钱,以及敲诈欺负外乡来的人等传统为政恶习,而丧命的。而且,死的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地两地,是全国性的频发重案。

  这样的大案发生了,百姓敢冲击官府肆意杀官,已是形同造反,必须严惩,若是以往可了不得了,冲动闹事行凶的百姓可惨了......但现在却不一样了,不知根底的流民做案,形同流窜犯,在社会失控一切都乱成一团的这个时期,哪查去?

  全都不了了之。

  死的衙役官老爷只能白死,还落得个维稳不利,为官不明,治理地方无能的罪责......

  灾后衙门的“善政”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类似后世的招商引资一样,要吸引和招收更多人口来,就必须收敛地痞恶棍污吏、腐朽吃人贪官真面目,摆出点正义良善好官府形象,得能骗动外地人在此安家才行。大宋如今的人口太少了,已经不能称是大了。人口成了紧俏资源,需要抢。本县人口太少了,只有人口多起来,衙门的人才能有好日子过。否则,没人,没足够的税收,当官再牛逼又统治谁剥削谁,能管谁要钱去?没钱粮,当着官混衙门又怎么着,照样得喝西北风去。

  如此,武松不知就里,还以为朝廷和官府吸取了教训变好了,百姓的日子有希望了,而心安顺心。

  但吃人的衙门就是吃人的衙门,坏的就是坏的,假公正廉明仁善.....假的它就是假的。衙门里的人视百姓为草芥,这种高人一等的傲慢吃人传统是改变不掉的,一有机会就会暴露出来。

  武家兄弟安生了没几天,就出事了。

  也是武松的性子问题。

  那天他帮哥哥忙完了生意,去一家酒馆喝点小酒,结果酒没喝痛快,却遭遇了一个州上下来公差的姓李的经历的羞辱。说武松几句,瞧不起武松也就罢了,这个世界此时的武松和中的不同,有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涵养,能忍。但李经历傲慢不知死活,偏偏拿武大当笑料......结果激怒得武松动手了,一拳轰在李经历的脑袋上,这回可不是中说的误以为打死人犯了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uuubqg.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